官僚政治的根源
(一)
(二)
(三)
(1987.5.20译;1987.5.30校)
[i] 拜物教(feiishism):原始人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理解,以为许多物体(如石头、树木、弓箭等)是有灵性的。对他们加以膜拜以求得嘉惠或保庇。拜物教一词,也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的迷信,如国家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等。——(译注)
[ii] 维伯夫妇(Sidney James Webb,1859-1947;Beatrixe Webb,1858-1943):维伯是英国社会改革家和经济史家,费边社会主义的倡导人之一。伦敦大学教授、国会议员,两度任工党内阁大臣。曾广泛研究英国劳工问题,被称为工联主义理论家。主张用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改革,实现土地和产业资本国有或市有。维伯夫人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著作家。——(译注)
[iii] 韦伯•马克思(Max Weber):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论家。曾任教于夫来堡、海德堡、和慕尼黑等三家大学,主要兴趣在于社会史。后来逐渐以比较社会史的经验科学方式来处理社会学。他还对社会学的下列内容作过研究:领导、国家、经济、法学、音乐、和宗教。他的加尔文主义与基督教理论,成为学界不断争论的课题。——(译注)
[iv] 汉斯·格特·及C·赖特·米尔斯(Hans H.Gerth.c.Wright Mills)编译:《来自马克思·韦伯:社会学论文集》(Form Max weber:Essays yn Soxiology),牛津,1953年,第214——15页。——(原注)
[v] 历史学派(historical school):德国主要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派。十九世纪中叶适应教落后的德国产业资本的发展而发生。先驱者为弥勒和吉斯特。主要代表,先有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和克尼斯,称为历史学派;继有施穆勒、瓦格纳和布伦坦诺等,称为新历史学派。他们采取历史方法,著重个别历史事实的叙述,而忽略理论的分析;不从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从外在的现象来划分经济发展阶段。——(译注)
[vi] 蒲鲁东Piere-Joseph Proudhon,1809—1865):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译注)
[vii] 巴枯宁(Mikhail Aleksandrovich Bakunin,1814—1876):俄国无政府主义者。1864年加入第一国际,极力鼓吹无政府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译注)
[viii] 克鲁泡特金(Pyotr Alekseyevich Kroptkin,1814—1921):俄国地理学家、社会哲学家、和无政府主义革命家。一度参加过第一国际,后来和巴枯宁退出。他主张消灭私有制、废除一切国家,建立“无政府”社会,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译注)
[ix] 罗伯斯比尔(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1758—1794):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1793年五月三十一日到六月二日起义后,领导政府,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的反革命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的武装干涉。后遭政变,并被处死。——(译注)
[x] 丹东(Georges Jacques Danton,1759—1794):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活动家。曾加入雅各宾俱乐部。雅各宾专政时期,他公开反对政府的恐怖政策和普遍限价政策,力主对反革命份子“宽容”。后被处死。——(译注)
[xi] 雅各宾派(Jacobins):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政治派别,是雅各宾俱乐部(或实政之友社)成员,在自由贵族和大工商资产阶级退出并建立斐扬派和吉论特派后的民主派。——(译注)
[xii] 阿贝尔派(Hebereisis):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雅各·勒奈·阿贝尔(Jacgues Ren`bere,1757-1794)为中心派别,1794年3月密谋起事反对罗伯斯比尔政府,失败后,阿贝尔被处死。——(译注)
[xiii]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16页。——(译注)
[xiv] 上引书第167—168页。——(译注)
[xv] 上引书第168页。——(译注)
[xvi] 创世者(Demiurge): 创造世界者;次于最高神的造物者。——(译注)
[xvii] 无套裤汉(sans-culottes):1789年法国革命时用来指法国的低下阶级——店员、工匠和工人。是穿套裤的贵族轻视穿长裤劳动的人的用语。——(译注)
[xviii] 托克威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对美国民主和法国革命的研究,对十九世纪社会科学提供了创新及影响性的书籍。——(译注)
[xix] 亚历克西斯·德·托克威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旧政权与法国革命》(The Old Regime and the Revolution),纽约,1955,第32—41页。——(译注)
[xx] 王政复辟(the Restoration):从1815年拿破伦被迫第二次退位到1830年七月革命的时期,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的时期。——(译注)
[xxi] 市民国王(Citizen King):1830年七月革命后,奥尔良公爵易·菲立浦被拥立为法国国王,代表资产阶级执政,称为市民国王。——(译注)
[xxii] 波拿巴(Bonaparte):指拿破伦一世(拿破伦·波拿巴)和拿破伦三世(路易·波拿巴)。前者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1804—1814,1814);后者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译注)
[xxiii] 考茨基(Karl Johann Kautsky,1854—1938):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领袖之一。——(译注)
[xxiv] 恩格斯:《反社林论》第三论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20页。——(译注)
[xxv] 上引书第322页。——(译注)
[xxvi] 作者是在1960年发表本人的,到现在(1988年)已过一百年了。——(译注)
[xxvii] 上书引320页。——(译注)
[xxviii] 布尔什维克(Bolshevik):原意是多数派。1903年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订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投票选举中央机关时,前者获得多数字,称布尔什维克。此后,布尔什维克即成为列宁主义者的称号。——(译注)
[xxix] 卡尔·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2页。——(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