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工人福利待遇的浮沉:1946-195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不该漠视职工的生活福利(1956.05.15)

  朱至 (1956.05.15)

  不该漠视职工的生活福利

  朱至

  国营西北第三棉纺织厂最近召开了一次职工大会。从职工们在会上揭发的材料来看,这个厂和西北纺织管理局的领导人员对职工的生活和疾苦,是很不关心的。

  先看职工伙食,这是职工生活福利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去年六月,厂里根据西北纺织管理局的指示,对职工食堂实行“企业化”,食堂管理人员和炊事员的全部工资和附加工资、食堂的管理费和修缮费全部由在食堂吃饭的职工负担。职工负担这笔额外的开支,要占到他们每月全部伙食费的12%还多。管理人员采取“宁赚毋赔”的方针,食堂的饭菜数量少、质量低、价格昂贵。职工对这些现象非常气愤,说职工食堂简直是“老虎灶”。生产区本来有三个食堂,但只使用一个。每天昼夜两班工人要分十几批轮流在一个食堂里吃饭,往往是前一批人用的饭碗、饭桌还没擦洗干净;后一批人就进来了,既拥挤又不卫生。工人怕耽误上工时间,有些人关了车连衣服都不换就急忙往食堂跑。

  去年十二月,不知什么原因,西北纺织管理局把三厂附近各厂的卫生所合并成一所规模不算很小的职工医院。职工医院的成立并没给职工带来方便,恰恰相反,倒给职工看病增加了不少麻烦。合并以后,几个厂的病人挤在一起看病,工人看一次病起码得等候两个钟头。医院的上下班和工人上下班的时间完全一样,有些工人不愿意耽误生产,生了病宁愿忍受痛苦也不去诊治。医院的许多大夫架子很大,对病人毫无热情,有几次工人把垂危的病人送到医院以后,大夫不但不积极抢救病人,而且千方百计地把病人推出门去。医院和职工宿舍近在咫尺,为了“企业化”,医院却规定:工人的出诊费每次是两元,家属是三元。而离这个厂二、三里路远的某中医联合诊所的出诊费只是四角。

  这个厂的工人绝大部分是女工,作好女工卫生工作是一件对生产和多数工人身体健康直接有关的大事。这个厂对这一问题关心得很少。生产区本来有女工卫生室的设备,但是厂里为了“节约”,不准使用。根据妇婴卫生调查组的调查,这个厂里女工患阴道滴虫病的占全部女工半数以上,患月经病和其他妇科病的人数就更多。举办托儿所,适当解决女工带孩子的问题,是保证女工安心工作、提高她们工作热情的重要问题。这个厂也有举办托儿所的房屋和一些其他的设备,但是也由于片面的“节约”,一直没有把托儿所兴办起来。许多女工把孩子锁在屋子里去上工,工作中惦念孩子,思想不集中。有些女工为了照管孩子,竟不得不长期请假。西安地区春节前不久气候已经开始暖和了,这个厂的单身宿舍内才装上取暖火炉。工人们说:这是雨后送伞。

  许多应该办也可以办的事情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许多不应该取消的却取消了。例如去年反浪费以后,在西北纺织管理局主持下,这个厂把准备车间和织布车间发给工人用的口罩取消了;单身宿舍(住十六、七个人)原来四个二十五支光的灯泡换成两个十五支光的了。许多工人晚上不能在宿舍学习。

  不关心职工生活和疾苦,还表现在会议多、会议乱,毫无顾忌地侵犯职工的文化学习、体育娱乐活动时间等上面。据粗略统计,这个厂一般生产工人每周至少要参加六至八小时的会议;党、团员每周至少参加八至十小时的会议;小组长和车间委员要参加十三至十五小时的会议。工人每天还得参加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的“弄当”会议。会议太多,体育活动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职工业余文化技术学习也被挤掉了大半。职工宿舍很脏很乱,没有时间清扫。厂里绝大多数职工都是二十岁以下的男女青年,但是听不到歌声。许多职工的衣服泡在水里发了霉还没时间洗,有的女工在会议最多的时候,竟连洗脸的时间也抽不出来。

  关心职工生活和疾苦,是每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员(包括党组织的、行政的、工会的和青年团的)必须具备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是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片面强调“节约”是要不得的,因为它虽然为国家省了一些钱,但是挫伤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这对生产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反对任何不关心职工生活和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

  西北纺织管理局对上述问题特别是其中某些主要问题的发生要负很大的责任。他们听任西北国棉三厂的职工食堂和职工医院“宁赚毋赔”地实行“企业化”,他们不加分析地取消了许多职工生活福利上应该保存的规定。在一次会议上,这个局的领导人批评三厂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机械”,但是他们没有检查自己的官僚主义作风。而现在已经是认真检查和纠正的时候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