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中共建国前后劳资两利政策演变:1946-1952
上一页 |
郭韵江 李祥 郝学忠 闻宇 (1950.09.16)
经过劳资协商和周密准备
津市私营工厂开展生产竞赛
通过订立合同开展竞赛的经验值得推广
【本报天津讯】天津私营工厂生产竞赛在市总工会号召下,经过劳资协商和周密准备后,已顺利展开。继恒源、北洋纱厂及东亚企业公司等大厂开展生产竞赛之后,光明植物油厂、义大织布厂、洪甡纺织厂、大蚨织染厂、达生织布厂、亚光铁工厂、兴华铁工厂等中小型工厂也已先后展开生产竞赛。另有五金、纺织等行业三十个工厂,准备在九月份内开展生产竞赛。
开展生产竞赛的工厂,工人生产情绪高涨,一般都能自动地遵守劳动纪律,有些厂产量质量已见提高,废品率开始降低,资方经营信心提高,工人福利也渐有恢复和改善。私营亚光铁工厂八月十九日劳资双方签订了生产合同,展开了生产竞赛,全体工友都能按时上下班,到班后马上干活,克服了过去等待资方派活的现象,生产效率现已提高百分之二十五;随着生产的发展,该厂已增添十四名工人。私营大蚨织染厂八月二十五日开展了生产竞赛,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三十八,次布率已降为百分之二(原规定百分之五)。洪生织布厂八月十八日开展竞赛以后,每台机日产量由四十码提高到四十五码,整经由十四绞达到十八绞。光明植物油厂资方在工人积极生产情况下,开始扩大营业,新增加资本五亿元。达生织布厂早在今年五月即不断地展开了生产竞赛,厂子在逐渐发展。职工由十六人增加到四十九人,帆布机四台增加到十八台,每个工人的生产量由竞赛前最高织三十四码,提高到七十七码,在质量上自竞赛以来没有出过一匹残布。
这些中小型工厂的生产竞赛各有特点:有的是通过劳资双方订立生产合同,展开生产竞赛。因为在私营的中小型工厂,很难有一个较长期的生产计划,所作的活差不多都是加工定货,生产对象不固定,就不可能有一个长远的周密计划,因之签订生产合同非常必要,但合同的内容目标要明确、简单、扼要。私营亚光铁工厂签订合同后,在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工人们遵守劳动纪律,都能按时上下班,机器打扫的很干净,并积极向资方提出合理化建议。资方定期供足原料,改善了劳动组织,划分了生产小组,实行了负责制,使劳动力的分配更臻完善。但该厂生产合同的缺点是缺少奖惩办法。有的厂子为了把竞赛运动提高和深入一步,学习了大工厂竞赛的经验。大蚨织染厂生产竞赛展开后,织布、打络、整经、打穗、掏综、整理、修理、管理等八个生产小组,经过工友们的详细讨论,建立了联系合同,把生产任务的具体分配,劳动纪律的执行,都签订到联系合同里面,加强了工友间的互相督促与检查,因此保证了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有的厂子则组织技术学习会,订立师徒合同,巩固生产竞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人技术,更进一步把老工人发动起来。如达生织布厂工人为了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把老工人巩万成发动起来,经常讲授技术,提高了全体工友学习技术的情绪,每天下班后都自动地修理机器,擦锈上油,因此在几个月的竞赛当中,没有出一匹残布。由于大家的技术提高,管合线机的工人过去一人一天只看二十个锭子,竞赛中就可看到四十个;轮线的由两人一天轮四轴提高到一人轮四轴。
生产竞赛展开以后,各厂资方感到有利可图,经营情绪提高。为贯彻劳资两利政策,巩固竞赛,各工厂尚应及时改变管理方法,取消在工资、工时及人事等方面存在着的不合理制度,建立一些新的制度,制定奖励办法。亚光铁工厂工作时间由十小时缩短为九小时;洪甡染织厂在竞赛两周中,给工人发奖一百五十六万元;达生织布厂实行多产多奖办法,工人生产情绪始终高涨,资方利润也不断增加。大蚨织染厂展开竞赛后,实行了初步的民主管理,制定了具体的奖励办法,劳资双方充分利用协商会议,在会上资方代表报告营业情况,劳方代表报告工人生产情况,解决生产上一些大问题。现在其他展开生产竞赛的工厂也正向这个方向迈进。个别展开竞赛的工厂曾发生单纯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不重视机器设备,缺乏生产纪录,未考虑产品销路等偏向和缺点,应引起各正准备展开竞赛的工厂的注意。(天津市总工会:郭韵江、李祥、郝学忠、闻宇)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