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毛时代职工工资的变迁:1947-1965
上一页 |
福康 (1957.10.23)
徒工工资不是太低而是偏高了
编辑同志:
关于青年工人的工资问题,目前在我们工厂里有争论。我们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厂的315车间,有一个名叫火车头的徒工,他在鸣放中叫苦说:我是1956年3月考入本厂,9月份调到东北四平学习车工,1957年7月底回厂,到现在一级工也没有升。请问领导:我在一年中没有学到技术吗?现在我吃都有问题,你们知道吗?希望领导走下楼来看一看,再坐在你们的椅子上仔细的想想合理吗?我希望领导火速给我升级,改变二十九元吧!不然我们就要有饿死的可能。
根据火车头的错误论点,我仔细想想,目前工厂里徒工的工资待遇不是低的不合理,而是提的太高和升的太快。因为他们刚从家里或中小学校里走进工厂,每月工资收入就是二十九元,高的三十四元。有的青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提升为三级技工,每月工资四十九元多。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年轻轻的工人应该踏踏实实地学习技术,搞好生产,不要一言一行,都用在升级和提高工资上。
我们只要看一看老工人的情况,就会给火车头一个有力的回答,他们过去是怎样艰苦地度过徒工生活的?他们是怎样在生产中跟老师傅学习技术的?他们现在是几级工了?要是按照火车头的要求,做了十多年工的老工人不是早就该升到工程师了吗?掌握技术不是这样简单的,一般的需要有两年多的时间,并在实际的生产中锻炼和学习,才能真正获得一定的实际操作技术经验。
我到北京郊区星火农业社访问了第一生产大队的社员,一般的社员,终年不息,早起晚睡的干活,一年收入一百三十元,而刚走进工厂的徒工,有的也是从农村到工厂去的,一年的收入三百四十八元,比一般社员高了一倍半。劳动力强的社员一年收入二百七十二元,而有的徒工一年收四百零八元。像我们刚进工厂的徒工,马上就高于农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合理的吗?
因此我认为徒工的工资待遇,不但不低,而且是太高,不但不应该再提高,而且应该适当下降。
福康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