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毛时代职工工资的变迁:1947-1965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在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中必须合理地解决工资问题(1952.04.26)

  (1952.04.26)

  在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中必须合理地解决工资问题

  在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合理地解决细纱工人的工资问题。这是“郝建秀工作法”能不能深入推广和巩固的关键之一。

  目前,许多纺织厂的细纱工人的工资不合理,是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一个很大的阻碍。许多细纱工人学会了郝建秀工作法,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但是,她们的工资并没有随着提高。这是因为现在大部分纺织厂中细纱工人的工资,不是按照每个工人的实际生产量计算,而是根据“亨司”计算的。“亨司”是一个指示表,它是依据机械运转速度而显示出来的产纱长度的数字;只要机器不停,它总是随着机械运转的速度而不断地指出产纱长度。但是,因为细纱机不断发生断头及空锭,所以它的实际生产量,并不等于“亨司”上的计算生产量。“亨司”所表示出来的纱的长度,只是一个头也不断、一个锭也不空时的产纱长度。许多职工学会了郝建秀工作法后,皮辊花减少了,空粗纱减少了,空锭子消灭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在“亨司”上看不出这种变化,所以,工人的工资并没有随着提高。很多工厂细纱工人的工资,单纯依照看锭能力计算,工资多少和实际产量高低没有关系,这更是不合理的。许多细纱工人因此降低了学习“郝建秀工作法”的兴趣,或学会了也不坚决执行。有的人说:“学不学还不是一样,又不多挣钱。”青岛华新纱厂的细纱工人说:“平常日子学得挺高兴;一到开工资时,就灰心不想学下去了。”

  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许多职工经过深入的政治教育,生产积极性立刻就提高了。但是,要经常保持和不断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必须把对职工进行政治教育和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结合起来。单凭政治鼓动工作,职工的生产热情是不能持久的。劳动得好,生产得多,就应该得到较多的报酬,这是十分合理的要求。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按劳取酬”的工资政策,对细纱工的工资问题,加以切实合理的解决。

  依据东北某些纺织厂的经验看来,要使细纱工的工资趋向合理,首先必须建立成纱过磅制,准确地计算每台机器每个工人所生产的棉纱,按产纱重量直接计算工资。这样,细纱工的工资,便可随产量的提高而合理地增加。各地纺织厂可研究采用这个方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