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 劳动者的诗和斗争的艺术 伊凡·戈尔 诗2首 说明:伊凡·戈尔(Yvan Goll,1891—1950),又译“伊凡·哥尔”,生于法国,为法-德双语诗人。这里选录的《巴拿马运河》一诗,前面部分看起来都是对“工人斗争”的正面渲染,到了结尾几行,忽然转了调子:“新管事们又将吆喝人们参加新的劳动,新的奴隶们又将诅咒他们沉重的厄运”,似乎表现了“工人政权蜕化为官僚压迫”的一幕景象。
据介绍:“1913年,戈尔在柏林参加表现主义运动。他发表的第一首诗《Der Panamakanal》(The Panama Canal,巴拿马运河),以毁灭自然的人类文明的悲剧视角,同唤起人类兄弟情谊与运河的宏伟建设的乐观结局相对照。然而,后来1918起的版本结尾则悲观得多。”(维基百科) 也就是说,此诗初稿写于1913年(一战前夕)伊凡·戈尔写得更具乐观态度,1918年后——也就是十月革命刚刚发生不久——则变调了,这不免令人感到奇怪。 匈牙利共产党人I. Matsa(玛察)1926年所著的《现代欧洲的艺术》(国内有雪峰1930年的译本,及1946年的重译本)第二章《文学及艺术的各种倾向》之《A 战争与革命》之《二 德意志的行动主义与“DieAktion”》中写道: 从“Die Aktion”底旧社员的作家之中,转换到革命的无产阶级阵营来者,只有在作着煽动文学的弗兰茨·雍克,和写作《葛奥尔格·格罗斯》(George Grosz)气味的漫画及诗的伊凡·戈尔。
《四 「革命的」戏曲》中写道: 在伊凡·戈尔那里,戏曲底浪漫的——革命的性质是非常明白的。这诗人底创造底最近的时代,已经印上了布尔什维克的倾向。他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矛盾。他底主观性是溶入于阶级的憎恶之中的。
从书中介绍来看,“DieAktion”系一战期间德国反战反民族主义同时带个人主义倾向的左翼团体(无政府主义者在其中似有较大影响)。十月革命、一战结束以至德国革命后,与斯巴达克派“平行地做着工作。杂志是完全走向政治的宣传”。德共成立后,该团体开始分裂。由此观之,伊凡·戈尔的《巴拿马运河》之“1918年后稿”,不可能是在描述或预言工人革命刚刚胜利的苏俄,而更可能从无政府主义或其它视角来看待工人革命,即先验地推断工人革命的结果只是“新的管事吆喝起新的奴隶来”。(吴季)
来源:《德语国家现代诗选》绿原 编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