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 劳动者的诗和斗争的艺术 伍迪·格斯里(Woody Guthrie)歌2首 来源:《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袁越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8,第74、96页
……走投无路的他(格思里)只好住进了一家廉价旅馆、那天晚上,愤怒的格思里在喝了一瓶廉价葡萄酒之后决定拿欧文•柏林出出气,自己也写一首“爱国”的歌曲跟柏林比一比。于是就在那家名叫“汉诺威”的旅馆的一间客房里,格思里写下了一首名字也叫《上帝保佑美国》的歌曲,用的是“卡特家族”乐队的一首名叫《我亲爱的朋友》(Little Darljng Pal of Mine)的老民歌的旋律。歌词是这样的:
原来,和西格分手后,格思里只和家人一起待了十多天,便又忍不住要去各地转转了,只是这次他带上了妻子和三个孩子。一家人搬到了洛杉矶。在那里格思里一边去工人集会、酒吧等地唱歌挣钱,一边开始写一本自传,题目就叫作《奔向荣耀》(Bound for Glory)。不久,一个电影导演找上门来,请格思里为他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作曲。这部纪录片反应了建设邦尼维尔水电站的情景。这是罗斯福政府“新政”的一部分,是由政府资助的,开发利用贯穿美国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河的重大工程。几十万民工被征去在哥伦比亚河上修建大坝和水电站,其中包括著名的“大库力水坝”(Grand Coulee Dam)。格思里接受了邀请,带着一家人来到波特兰建筑工地参观了一天。他被那些淳朴而又乐观的民工们感动了,第二天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开始写作。一个月后,26首歌的歌词、曲和吉他谱便工整地放在了那位目瞪口呆的导演的桌上。这无疑是格思里一生中最有成果的三十天。这些歌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整个工程的历史意义和民工们的劳动生活。主题曲非常动听,名叫《流吧,哥伦比亚河》(Roll on Columbia)。但后来流传最广的是一首反映移民工人生活的歌曲。原来,格思里在工地上遇到了许多来自他老家俄克拉荷马的老乡 他们当初为逃避“沙碗”而迁移到加州,现在又被政府招到了修水坝的工地上。他们许多人仍然住在政府提供的工棚里,穷得叮当响。格思里感到应该为他们写首歌,便写下了这首出色的《肥沃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