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 英国的舆论 1862年1月11日于伦敦 “特伦特号”事件和平解决[276]的消息受到了广大英国人民的热烈欢迎,这种情况确凿地证明了前此所担心的战争不得人心,证明了对战争后果的恐惧。美国永远不应忘记:从这次冲突的开始直到终了,至少英国的工人阶级从来没有背弃过它。由于他们进行了干预,所以尽管被收买的、不负责任的报界天天进行恶毒的煽动,但在这和平处于千钧一发的整个时期内,没有一次主张战争的集会能在联合王国召开成功。唯一的一次主张战争的集会是在“拉普拉塔号”抵达之后在利物浦交易所棉业交易厅中举行的,它是一个完全由棉花掮客自拉自唱的屋角会议。即使是在曼彻斯特,工人阶级的态度也十分明朗,因而使个别要召开主战集会的人差不多在稍微有所打算的时候就马上放弃了自己的企图。 在英格兰、苏格兰或爱尔兰,无论什么地方召开群众集会,一律都是抗议报界的战争叫嚣和政府的邪恶阴谋,主张和平解决争端。最近有两次集会最能说明这种情况,一次是在伦敦的帕丁顿,另一次是在太恩河畔新堡。前一个集会热烈赞成华盛顿·威尔克斯先生的论点,即英国没有理由就南部特使被捕一事找岔子;新堡的集会则差不多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说:第一,美国人的罪过仅仅在于合法地行使了搜查与拘捕的权利;第二,“特伦特号”的舰长应当因破坏女王所宣告的英国的中立而受惩处。 在通常的情况下,英国工人的做法怎样,是可以从全世界人民群众对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人民政府应抱的自然的同情态度上测知的。可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英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都因南部被封锁而直接地、严重地受着苦难;另一部分,则由于对美贸易的削减而间接地遭受打击,人们还告诉他们这种削减是共和党人自私自利的“保护关税政策”造成的;唯一被保留下来的民主派周刊“雷诺新闻”已经把自己出卖给杨西先生和曼先生,每周都使尽它那恶臭的语言呼吁工人阶级为着自身的利益敦促政府对美国开战——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出于公正,也必须赞扬英国工人阶级的正确立场,尤其是把官方的和富裕的约翰牛的伪善、威逼、怯懦和愚蠢的行为拿来和这种立场作比较的时候。 人民群众现在的这种立场同他们在英俄冲突[注:克里木战争。——编者注]时所采取的立场是多么不同呵!那时,“泰晤士报”、“邮报”以及伦敦报界的其他黄裤奴都哭哭啼啼地要求和平,而它们碰到的却是遍及全国的许多大规模主战集会的斥责。现在它们嗥叫着要求战争,而回答它们的却是纷纷集会主张和平,谴责政府阴谋扼杀自由,谴责政府同情奴隶制度。这些舆论界的占星官在听到“特伦特号”事件和平解决时所露出的尴尬相实在是令人发笑的。 首先,它们必须庆贺自己在整整一个月当中每天都表现了庄重、理智、善意与温和。在“拉普拉塔号”到达之后的头两天,当帕麦斯顿忧虑是否能发掘出一个兴起争端的法律借口的时候,它们曾经是温和的。但是,一当王室法官们拼凑出了一个法律上的诡辩,它们就发出了自反雅各宾战争以来都未曾有过的叫嚷。英国政府的公文是在十二月初自昆兹敦城发出的,在一月初以前不可能指望得到华盛顿的正式复文。这一段时期所发生的新的事件都有利于美国。大西洋彼岸的报界的语调是平静的,虽然“纳希维耳号”事件[277]本来可能激起它的愤怒。业已肯定的一切事实,都说明威尔克斯舰长当时的行动是自作主张而采取的。华盛顿政府的处境很为难。如果拒绝英国的要求,就会使内战因外战而复杂化;如果让步,就会损害自己在国内的声望,显出自己是在外来的压力面前退让。这个政府处在这样困难的境地,同时,它又进行着一个凡不是公开的恶棍都不能不热烈同情的战争。 因此,从一般的审慎和通常的郑重来说,伦敦报界至少应该在英国提出要求到美国予以答复的这一段期间内努力克制自己,凡是能够激起愤怒、滋长敌意、使问题复杂化的话一概不说。然而不然!这个被报刊鉴定家威廉·科贝特称为“不可自制地卑鄙与下流的”报界,竟然夸赞自己曾经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中,慑于美国的团结,卑屈地忍受了历届维护奴隶制度的政府的屡次的轻蔑和侮辱;而现在,它们就怀着懦夫的狂喜心情,急切地要在为内战所困扰的共和党政府身上进行报复了。像这样自供卑劣的事例,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 黄裤奴之一,帕麦斯顿私人的Moniteur〔机关报〕“晨邮报”现在看到,它在美国报纸上被控告犯下了一桩最卑劣的罪行。根据控制着报刊的政治寡头们的通知,有一个消息一直小心地没有向约翰牛报道,这就是西华德先生不等罗素的公文到达就发表声明,否认华盛顿政府在威尔克斯舰长的举动中有任何参预。西华德先生的公文是12月19日到达伦敦的。12月20日,关于这一“秘密”的传言即在交易所传开。21日,黄裤奴“晨邮报”出来郑重声明:“所说的这件公文同我国邮船受辱一事毫无关系。” 在“每日新闻”、“晨星报”和其他伦敦报纸上,你可以看到相当尖锐地抨击黄裤奴的言论,但是你从这些报纸上却无法知道外界的人说些什么。外界的人说:“晨邮报”和“泰晤士报”像法国的“祖国报”和“国家报”一样,它们愚弄读者不仅是为了要在政治方面把他们引入迷途,而且也是为了要在交易所中把他们的钱搜刮上去交给自己的主子。 厚颜无耻的“泰晤士报”虽然清楚地知道它在这整个危机时期只不过使自己丢尽了脸,并且又一次证明了它自命能影响真正的英国人民纯属虚妄,但是今天却又玩弄了一个诡计,这个诡计在伦敦这里只能使人禁不住发笑,但是在大西洋彼岸可能被理解得不对。伦敦的“黎民百姓”,即黄裤奴所称呼的“暴民”,已经极其明确地表示——甚至已在报纸上透露——要用过去海瑙在巴克莱造酒厂所遇到的示威来接待梅森(顺便说一句,梅森还是帕麦斯顿的远亲,因为他的一位先人与威·坦普尔爵士的女儿结婚)、斯莱德耳一行,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娱乐。“泰晤士报”一想到会发生这样一件怕人的事就感到恐惧。它怎样试图来防止这件事呢?它劝告英国人民不要用任何公众欢迎仪式来麻烦梅森、斯莱德耳一行!“泰晤士报”知道,它今天的这篇文章将成为伦敦所有酒店中的笑料。但是不要紧!大西洋彼岸的人们或许会想,“泰晤士报”宽大为怀,使他们不致因梅森、斯莱德耳一行受到公众欢迎而难堪,而事实上“泰晤士报”只是想使这些先生们不致受公众的侮辱而已! 在“特伦特号”事件悬而未决的时候,“泰晤士报”、“邮报”、“先驱报”、“经济学家”、“星期六评论”,总之是伦敦整个时髦的卖身投靠的报界,都曾竭尽全力要约翰牛相信,华盛顿政府即使愿意也不能维持和平,因为北部的暴民不会让它这样做,而联邦政府是一个暴民政府。现在事实本身就驳斥了这些先生们。那末,这些先生们是否要为自己恶意诽谤美国人民来赎罪呢?至少他们是否承认自己的错误——黄裤奴在大胆评论自由人民的行动时不能不犯的错误呢?根本没有!他们现在异口同声地说,美国政府没有预先做到英国要求的事情,没有在捕获南部叛国分子后马上就把他们交出来,因而错过了和解的好机会,这样就使它现在所做的让步失去了任何价值。说得太对了,黄裤奴!西华德先生在英国的要求到达之前就已经宣布不同意威尔克斯的行动,并且立即声明愿意走和解的道路;而你们在与此类似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呢?当“利奥波德号”借口强征美国船只上的英籍船员服兵役——这个借口根本不符合海上交战国权利的规定,它是对一切国际法的明目张胆的、凶恶粗暴的违犯——,炮击“切萨皮克号”,打死船员6人,打伤21人,并捕去“切萨皮克号”上被诬指为英籍的人的时候,英国政府是怎样做的呢?这次非法暴行发生在1807年6月20日。而真正的赔偿、交还船员等等,则在1812年11月8日即5年之后才有所提议。不错,英国政府曾经即时声明自己与舰队司令贝克莱的行动无关,像西华德先生声明与威尔克斯舰长的行动无关一样;但是,为了惩处这位舰队司令,英国政府却把他从一个较低的职位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职位上去了。 英国在颁布枢密院敕令时曾明白地承认:这些敕令是侵犯中立国权利特别是侵犯美国权利的,但是它不得不实行这些法律作为对拿破仑实行报复的措施;一旦拿破仑取消了他侵犯中立国权利的措施,英国也将欣然取消这些敕令。拿破仑在1810年春取消了涉及美国的这些措施,而英国则继续坚持自己直认不讳的对美国海上权利的侵犯。这种情况从1806年持续到1812年6月23日,即到1812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国宣战之后才告结束。由此可见,在6年当中,在这件事情上,英国还不是拒绝对公开侵犯别国权利予以赔偿,而是拒绝停止这种侵犯。而这些人今天竟然还谈论美国政府错过了什么好机会!不论错还是对,用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还被捕者的方式来支持一个以虚假的技术性过失和单纯的手续错误为依据的指控,对英国政府来说都是一种怯懦行为。美国政府也许会认为需要答应这种要求;但是它没有任何理由要先一步做到这些。 “特伦特号”的冲突现在虽然这样解决了,但潜伏在这整个争端下面的问题,并且有可能再发生的问题,即一个海上强国作为交战国家对中立国家的权利问题,并没有因而得到解决。如果你们允许,我将在此后的一篇通讯中阐明这个问题。现在只请让我补充一点。在我看来,梅森和斯莱德耳两先生为联邦政府帮了很大的忙。在英国本来有一个很有势力的主战派,这个主战派或者出于商业上的考虑,或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心希望发生同美国的战争。“特伦特号”事件使这一派受到了考验。它没有经得起这个考验。战争的狂热在一个小问题上没有得到满足,气已经泄尽;寡头政治的疯狂叫嚣引起了英国民主派的疑虑;同美国有联系的英国各大集团表示了反对;工人阶级明白了美国内战的真实性质;最后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帕麦斯顿不受议会监督而独断统治的危险时期正迅速告终。这个时期曾是英国可能冒险而为奴隶主进行战争的唯一时机。现在这一点已经谈不上了。
注释: [276]美国政府力求避免对英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在1861年12月25—26日会议上通过决议,释放在“特伦特号”轮船上捉到的同盟特使梅森和斯莱德耳。1862年1月初,斯莱德耳和梅森及其秘书被送到英国轮船上。罗素在获得这一消息之后声明英国政府感到满意,并认为“特伦特号”事件已经解决。——第463页。 [277]“纳希维耳号”事件,见注256。——第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