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 *英国的贸易危机和货币流通 在政治经济学上,也许没有比所谓发行银行能够通过扩大或缩减货币流通来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这种看法更流行的误会了。认为银行滥发通货就会造成物价飞涨,只有在经过危机之后才能予以强行调整,这种看法是对任何一次危机的过分简单化的、因而也是极受欢迎的解释。应该了解,问题并不在于银行是否能促使建立虚假的信用体系,而在于银行是否能控制公众手中的货币数量。 恐怕未必有人会反对这样一点,即每一家发行银行的利益都促使它把自己发行的银行券尽可能多地保持在流通当中。如果世界上有一家银行,它不仅有这种愿望,而且还有实现这种愿望的能力,这当然是英格兰银行了。但是,如果我们来看一看例如从1844年至1857年这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除了商业恐慌时期以外,这家银行尽管有着通过购买公债把自己的银行券投入市场的特权,尽管连续降低利率,也从来没有能使它投入流通的银行券达到法定的最高限量。然而,还有另一种更令人惊异的现象。在1844年至1857年这段时期,联合王国的贸易总额大约增加了两倍。而英国在最近十年的出口额,我们知道,增加了一倍。可是,与这种贸易的巨大增长的同时,英格兰银行的流通银行券数目实际上却减少了,而且还在陆陆续续地减少。 请看下面的数字:
大不列颠的纸币流通所以产生这种新的特点,是因为伦敦的股份银行与私人银行进行着有增无已的竞争,并且因为股份银行实行按存款付息而在手中积累了大量资金。伦敦的私人银行家在进行了长期的然而徒劳无益的抵抗以后,不得不于1854年6月8日同意股份银行参与票据交换所的业务,并且不久之后,最终结算就开始在英格兰银行内部进行了。由于现在各家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立有户头,每天的结算都用转账的办法进行,银行家们过去用来彼此清账的巨额银行券就失去了广泛使用的领域,因此大部分巨额银行券也就不再流通了。同时,伦敦所有九家股份银行的存款,按照它们发表的报告,已经从1847年的8850774英镑增加到1857年的43100724英镑。因此,银行对贸易的一般趋势和价格可能发生的影响,应该是通过它们的存款业务即信贷业务,而不是通过滥发银行券来实现的,因为银行并不能使银行券的流通量甚至达到早已规定的限额。 伦敦的一家最大商号的股东斯雷特先生向下院委员会提出的一个对每年流水达几百万英镑的交易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英格兰银行的现款、黄金和银行券参加英国贸易批发交易的数量是多么少。1856年的收入和支出的数额只不过100万英镑,收支手段的情况如下:
根据对纽约各银行最近六年来的发行量的分析,我们必须得出同样的结论,即流通银行券的数量不是银行本身所能控制的,它们在贸易扩大和发生最终会引起崩溃的物价飞涨的同时,实际上有所减少。因此,把最近这次危机以及一般危机同滥发银行券联系起来的庸俗看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必须予以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