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一卷 战争的决定性事件[287] 现在,根据联军各司令官的正式报告以及欧洲报刊的报道(其中最重要的已在本报发表过),我们已经完全了解9月8日对塞瓦斯托波尔进行的胜利总强攻的详情。这些引人注意的报道,当然大家都已读过,没有必要再来重复它们所列举的事实。因此,我们想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强攻得以进行的条件,并说明为什么在这次强攻中,联军在各个地段上的战果会有如此的不同。[注:本文在“新奥得报”上发表时,没有这一段话,而有以下的一段话:“9月8日动用了法军5个师以及英军2个师的部队。联军自称,在总共约45000人当中,损失了1万人,即将近四分之一。俄军的损失无法确定。”——编者注] 据尼耶尔将军的报告称,法军在所有地段上的堑壕都掘到了距俄军工事相当近的地方。在基连谷的小凸角堡(第一棱堡)和马拉霍夫冈(第二棱堡)的方向上,对壕的前端距俄军的护城壕不超过25码。在马奇塔棱堡(第四棱堡)的方向上,距离为30码,在中央棱堡(第五棱堡)的方向上则为40码。可见,在所有这些地点,强攻纵队距离他们所要攻击的工事都非常近。可是英军在刚靠近大凸角堡(第三棱堡)有240码远的地方就停止了对壕作业。原因在于英国军队里仍然盛行着那种墨守陈规的作风。英军刚把堑壕掘进到这个距离时就发觉,如果再继续前进,俄军就能从马奇塔棱堡对他们进行纵射,因为该棱堡比俄军其他工事要突出得多。而围攻学中有一条总的原则,即堑壕不应当掘进到敌人占领的那一线,因为这会使它们遭到纵射火力的威胁。 如果能够避免用这种错误方法来挖掘堑壕,那当然很好。但在当时无法避免纵射火力的情况下(总的围攻计划和地形特点,不允许预先攻占马奇塔棱堡),挖掘这样的堑壕,无疑比根本不挖掘要好些。其实,理论原则规定了许多防止这种不可避免的弊端的方法。在这种场合,可以构筑横墙和复杂的对壕。据说,法国军事工程师曾经同他们的英国同行们争论过,他们向英国人证明,虽然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挖掘堑壕会损失大量的人员,但是为了完成能保证强攻胜利的作业而遭受这些损失,总比在强攻时遭受这些损失要好,因为如果隐蔽的堑壕不够,强攻能否胜利就很成问题。然而英国工程师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强攻的结果表明,他们的意见是绝对错误的。 法国将军把自己的兵力部署如下:麦克马洪师面对着锁钥阵地——马拉霍夫冈;拉莫特卢日师在他的右方,面对着联结马拉霍夫冈与第一棱堡的中堤;杜拉克师在最右翼,面对着第一棱堡。由于马拉霍夫冈是一个即使在敌人顽强抵抗下也要坚决攻下的唯一工事,麦克马洪配备了一支预备队——梅利奈近卫师。这就是法军用来强攻军港区的兵力。至于市区方面,由于马奇塔棱堡好像是一个向前突出的坚固的卫城,并且有相当强大的内层工事,所以联军没有打算立即对该棱堡进行正面攻击。但是,勒韦昂师必须强攻中央棱堡,如果得手,还将得到德·奥特马尔师的支援;德·奥特马尔师则奉命绕到马奇塔棱堡的背面,为了同时从正面强攻该棱堡,在堑壕内还集中了皮蒙特的查耳迪尼旅。马拉霍夫冈和马奇塔棱堡之间的阵地由英军占领。他们负责向大凸角堡攻击。 首先打算强攻马拉霍夫冈,占领它以后,其余的纵队应向各自的目标攻击。马拉霍夫冈是指瞰制周围地区的马拉霍夫冈顶上的一个大多面堡。它是各面闭合的,但在背面有几个大出入口,以便增援部队进入。它的右方和左方各有中堤与大、小凸角堡相连。这两个凸角堡也是各面闭合的多面堡,并附设有作为内堡使用的较小的工事;后面的垒墙上,有用来向多面堡内部射击的射孔,因而形成二重堡。这些二重堡的背面,则由第二道中堤即内层中堤与马拉霍夫冈相连,形成第二道防线。在大、小凸角堡内部,障碍物较少,因而完全能以二重堡和内堡的炮火来控制。但在马拉霍夫冈(敌人在攻占马美朗以后已集中火力向这里射击)则沿垒墙筑有许多中空的横墙,用作炮手和战壕内的兵士的防弹掩蔽所;棱堡内部则筑满了带防弹掩盖的大框舍;框舍是作为营房使用的,完全不适于防御。当攻占马拉霍夫冈的第一批消息传来时,我们就说过,俄军无疑地又犯了在构筑马美朗的堪察加多面堡时所犯的错误,那就是:他们力求避开敌人的火力,把棱堡的内部分成了一些小隔间,这样显然就使棱堡的内部不适于抗击强攻。[288]现在已经完全证明我们的看法是正确的。马拉霍夫冈的迷宫和马美朗的迷宫一样,根本不适于防御;它在10分钟内就被攻占,以后就再也没有夺回。 法军对强攻马拉霍夫冈的准备是很出色的。考虑周到,并且一切都有保证。他们为了越过护城壕,曾采用了一种新式桥(我们还没有关于这种桥的说明资料);用不了一分钟就能把这些桥梁好。强攻一开始,工兵即从自己的堑壕向俄军的护城壕挖掘急造对壕,在俄军的胸墙中开辟了宽阔的出入口,填平了第二道护城壕,构筑了一条通往马拉霍夫冈多面堡内部的道路,使增援部队、预备队以至野炮都能沿着这条方便的道路推进。在攻占整个多面堡以后,法军迅速封闭了背墙的出入口,开筑了射孔,运来了野炮,几个小时以后,当俄军还没法认真地试图夺回堡垒时,堡垒已完全被用来对付俄军,因此俄军的行动就显得迟缓了。法军炮手还做好了在必要时铆住火炮的准备,步兵在腰带上也挂了轻便的土木工具。 攻击是在佩利西埃元帅和尼耶尔将军的直接监督下进行的。我们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攻击是否也做了这样充分的准备;但是其中的大多数攻击,尤其是对中央棱堡的攻击,并没有成功。德·萨尔将军显然是以数量不足的兵力强攻中央棱堡的,因为法军刚一接近俄军的胸墙,就不得不利用它隐蔽起来。强攻变成了互射,当然也就被击退了。辛普森将军在强攻大凸角堡时,曾力图表明这样的行动会导致什么结果。对小凸角堡的攻击是一场特别激烈的血战!俄军出色地防守了这一阵地,仅仅在这一个地方就击溃了法军5个旅。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谈到不列颠军队的荒谬的战法,根据这种战法,为强攻编成的纵队十分薄弱,因此,只要敌人稍作认真的抵抗,它们就可以说是注定要被消灭的。这种错误,在腊格伦勋爵制定的6月18日的强攻计划中已暴露得很明显,而辛普森将军显然是决心要超过他的已故的老上司。[注:在“新奥得报”上,没有这一句,而有以下一段话:“英军墨守陈规的原因在于:英国人以前在各地(包括威灵顿在西班牙)攻打过的要塞,主要是按意大利-西班牙的陈旧的体系筑成的,因而只有很少的要塞能容纳500名以上的兵士。英国人一切都讲传统,所以他们的强攻法也成了传统,尽管条件早已改变。例如,腊格伦勋爵在6月18日就曾仿效威灵顿的老方法,大家都知道,他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辛普森不但没有从腊格伦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反面认为不仅有必要仿效他,甚至有必要超过他。”——编者注]由于大凸角堡的突角已遭到英军炮兵的轰击,辛普森便决定,在马拉霍夫冈完全为法军攻占后,即向这一地点攻击。因此,辛普森将军从第二师和轻装师中抽出一部分兵力组成了强攻队,总共约1800人,也就是说只有两个旅的编制的一半!这两个师的其余两个旅被指定为增援部队,第三师和第四师则组成预备队;此外,那里还有一个近卫师和一个苏格兰师,总共25000人。而从这些部队中派去担任强攻的,实际上大约只有1800人(后来又有2000人支援)!而且,这1800名兵士与法军不同,法军能从自己的堑壕跳进俄军的护城壕,而他们却需要冒着大凸角堡中堤的侧射火力,通过250码的开阔地。英军尸积如山,但还是前进,利用梯子越过了护城壕,冲进了突角,遭到了从大凸角堡后方的战壕和内堡的霰弹和步枪的猛烈射击。于是他们就散开,尽力隐蔽在横墙后面,并且开始与俄军互射,就像法军在攻中央棱堡时一样。如果增援部队和预备队开来,从近距离发起攻击以扩张战果,那末这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可是开来的只是很少的增援部队,而且是一小群一小群地、断断续续地开上来的。指挥强攻纵队的温德姆旅长三次派军官回去,请求派出成正规战斗队形的增援部队,但是没有结果。所有这三名军官在通过平原时都受了伤。最后温德姆亲自回去,劝说科德林顿将军再派出一个团,但这时英军却突然退却,放弃了大凸角堡。俄军调上来的增援部队肃清了大凸角堡内的敌人。这时,手里还有2万预备兵员的辛普森老头,竟决定在次日清晨再进行强攻! 英军对大凸角堡进行的这一次可怜的攻击,表明了在克里木的英军将领十分无能。显然,他们生来就有一种比赛犯错误的爱好。巴拉克拉瓦会战和因克尔芒会战就是明显的例子。但6月18日和9月8日的强攻在这方面还大大地超过了它们。强攻组织得这样草率,以致当英军控制住大凸角堡的突角时,竟然没有把火炮铆住,因而当他们退却时,就和进攻时一样,又遭到这些火炮的霰弹和榴霰弹的猛烈轰击。英军是否曾企图占领适当的战壕,我们不知道;辛普森和各报的记者都没有提到这一点。看来连最必要的预防措施也没有采取。 诚然,对大凸角堡、中央棱堡和小凸角堡的攻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过是一种佯攻。然而对大凸角堡的攻击也还有一定的独立的意义。占领这一阵地,能立即使攻占马拉霍夫冈成为定局,因为马拉霍夫冈由于地势高而瞰制着大凸角堡,而大凸角堡又瞰制着马拉霍夫冈的接近地,攻占大凸角堡,就意味着从翼侧包围俄军为了夺回马拉霍夫冈而向该地派出的一切纵队。占领马拉霍夫冈,总使俄军放弃了整个南区;攻占大凸角堡,也许至少能迫使俄军仓卒撤离军港区,并且使俄军来不及用射击和爆破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系统的破坏工作,而现在却正是这种破坏工作保证了俄军安全的撤退。因而,英军在一个很重要的地点未能完成他们的盟军有权期待他们完成的任务。不仅将军不称职,而且兵士也表现得不如往常。兵士大多数是不久前来到克里木的年轻小伙子,他们千方百计地想隐蔽起来进行互射,而不去进行白刃战。他们的队伍缺乏纪律和秩序;不同的团队混在一起,军官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几分钟以后,整个机器就失灵了。但是应当承认,尽管如此,英军在没有增援部队的情况下,仍在大凸角堡支持了将近两小时,进行了顽强的消极抵抗;可是,我们到底不习惯看到,英国步兵下降到了俄军的水平,只在消极的勇敢里面寻找荣誉。 这一天胜利的荣誉属于博斯凯将军和麦克马洪将军。博斯凯指挥法军的整个右翼,麦克马洪则指挥攻占并守住了马拉霍夫冈的那个师。这一天是法军在勇敢方面真正超过英军的少有的日子之一。在其他各方面,法军早已证明自己优越于英军。我们是否应当由此得出结论说,不列颠军队已经退步,它的步兵再也不能夸口说他们成密集队形作战时是世界上最好的步兵了呢?得出这种结论恐怕还为时过早。但无疑地,在克里木的英军将领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消耗军队的体力和挫伤他们的士气;另一方面,不久前才入伍的新兵比以前补充的兵士要差得多。英国人应为此深思;要知道,在三个月内打了两次败仗,这在英国战史上还是空前的现象。 关于俄军,我们只能说,他们是以他们常有的消极的勇敢精神作战的,但在为夺回马拉霍夫冈而进行的攻击中,也表现了高度的积极的勇敢精神。在俄军的报告公布以前,我们还不能评论他们的战术措施。有一点很清楚:马拉霍夫冈是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失守的。当时全部守军都在吃午饭,只有守在火炮旁的炮手作了抵御攻击的战斗准备。 如果我们要看看攻占南区以后的情况,那末从哥尔查科夫的报告中可以知道,2万人的联军部队(国籍未指明)已开往叶夫帕托利亚,并且强大的侦察队也被派去对付拜达尔盆地的俄军左翼,迫使该地的俄军前进部队向乌尔库斯塔,向楚林河(黑河的支流之一)的上游盆地退却。目前在叶夫帕托利亚的一个军(3万人),力量相当薄弱,不能由该城向较远的地方出动。但可能有增援部队开到。无论如何,野战行动已经开始。最近两个星期将表明,俄军或者能够守住阵地,或者不得不把整个克里木让给联军。
注释: [287]本文的比较简短的德文稿(收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内),曾以“论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强攻”(《Zur Erstürmung Sebastopols》)为题载于1855年10月4日“新奥得报”上。“纽约每日论坛报”上的该文第一段曾被该报编辑部改动过。——第614页。 [288]指恩格斯“塞瓦斯托波尔的陷落”一文,该文德文稿载于本卷第589—593页。——第616页。 [289]下面是恩格斯所写的克里木战争大事记的译文(手稿中有许多字是简写的): 9月 14日 旧堡登陆。 20日 阿尔马河会战。 25日 联军向塞瓦斯托波尔南区推进。 26日 攻占巴拉克拉瓦。 28日 封锁南区(当时在南区除水兵外只有8个营)。 10月 1日 进行侦察和决定在强攻前进行炮击。 9—10日 第一道平行壕距要塞400—600俄丈。 17日 炮击塞瓦斯托波尔(在陆地上俄军的火力占优势,以200门重炮对付进攻者的126门炮),舰队同时射击。俄军迫使法军炮兵停止射击。现在强攻已晚了。 25日 巴拉克拉瓦会战。 26日 俄军以9个营的兵力向英军阵地出击。 11月 4日 俄军比联军的兵力占优势。进攻。 5日 因克尔芒会战。英军的围攻作业现在几乎完全中止。只有阻援线在继续加强,以防止解围军队突破。 12月 11日 奥斯坦-萨肯任城防司令。出击日益频繁并日益顺利。 [1855年] 1月初 英军在距要塞400俄文处挖掘了第二道平行壕。出击继续进行。 27日 尼耶尔来到。法军对马拉霍夫冈的坚决的强攻决定延期进行。英军让出了自己的二分之一的堑壕——总共一英里长! 2月 22—23日 色楞格多面堡建成,23日对该堡的攻击被击退。距主墙1100码。 2月28日—3月1日 沃伦多面堡建成——距主墙1450码。 3月 11—12日 堪察加眼镜堡——770码;这样在距要塞470俄丈处敌人被迫悄悄地进行了转土对壕作业。在这些工事前还筑有战壕。 22—23日 对这些战壕的攻击被击退,这些战壕已被堑壕连成一个整体;第三棱堡前也是这样——距主墙430码处有采石场。 4月 向第四至第六棱堡前200步处的俄军战壕攻击。 19—20日 英军攻击采石场。 20—21日 被击退。 5月 联军的增援部队(法军和撒丁军)开到,佩利西埃也来到。重新组织兵力进攻。 23日 第五棱堡前俄军为防守反接近壕而展开了战斗,俄军获胜。 6月 7日 攻击堪察加眼镜堡、采石场、色楞格多面堡和沃伦多面堡。 18日 第一次强攻,被击退。 8月 16日 黑河 9月 8日 强攻。——第6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