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

弗·恩格斯

喀琅施塔得要塞[346]



  从查理·纳皮尔爵士得到海军首席大臣的“宣战的绝对许可”然后开往波罗的海的时候起,英国社会上比较乐观的人士就不断盼望很快传来炮击喀琅施塔得、占领通向圣彼得堡的要冲、也许(谁知道?)甚至是俄国海军部大楼的金光闪闪的尖顶上升起不列颠国旗的消息。
  这些希望是根据一种非常正确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喀琅施塔得,对于从波罗的海一带海上向俄国发动的任何进攻来说,都是取得胜利的锁钥。攻下喀琅施塔得,圣彼得堡就在你的脚边,俄国舰队也就不再存在,而俄国就会降到彼得大帝以前那样的地位。尽管英国在波罗的海拥有树立这种功勋所必需的力量,如果它在小事上消耗的力量多过进攻只有次要意义的据点所绝对必需的力量,那末它就会犯最大的错误,错误的致命的后果可能表现在最近的两三次战局上。但是,如果我们明白喀琅施塔得的决定作用,那末俄国人同样明白这种作用,他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个通向俄国的咽喉已被竖着上千门火炮的层层纲甲护卫着。
  大家知道,喀琅施塔得位于一个长约五英里的小岛的东南角上;这个岛掩护着芬兰湾的狭窄部分的入口,离涅瓦河口约十六英里。岛两侧大海几乎到处都很浅,只有两条航道可供海船航行。一条在岛以北,离它的北岸约两三英里,有4海沙绳[注:1海沙绳等于1.83米。——编者注]多深;航道在离岛的东端4英里处折向该岛,离东端只1400码,但这里的深度减少了1海沙绳。可见,在这条航道上航行的任何军舰的火炮都打不到岛的东北岸;只有岛的西端和东端例外。所以只有岛的这两端构筑了工事,西端是叶卡特林娜堡垒、亚历山大堡垒和米哈伊尔堡垒,东端则是喀琅施塔得要塞的垒墙和垒墙前面约一千码的沙滩上构筑的两个炮台;然而其中较大的一个炮台据说已成废墟。在岛北岸的高度上,在它的东部和西部防御工事之间,离岸足有1英里的沙滩上还构筑了一个炮台,然而,这个炮台始终处于4沙绳深的航道上的军舰的射程以外。
  因此,北面这条航道由于离防御工事遥远,由于它造成航行上很大的困难,并且由于它的东南部分的深度大大变浅,应当认为不适于用来对喀琅施塔得进行任何严重的攻击的。在力量作某种分散而不致引起致命后果的条件下,可以派遣几艘较轻型的舰船利用这条航道对岛进行迂回;它们在压制了不太带威胁性的东面的炮台之后,就可能取得炮击喀琅施塔得城的有利阵地。在这个城内不仅有波罗的海俄国海军的主要的帆缆仓库和造船厂,而且有许多私人的建筑木材,因此城内充满了易燃物,只要有几发炮弹命中就可能引起熊熊大火,在一夜之间把多年中不断充实的海军仓库化为灰烬。有没有实际可能用足够数目的轻型舰船占领这样的阵地呢?只有结合重新测量水的深度来对情况作仔细的实地研究才能断定这个问题。值不值得采取这样的步骤?这一点将取决于力量的对比。我们在这里只应当作一些在远距离外根据我们掌握的最可靠情报的对照研究所能作出的结论。
  这样一来,只有通向大停泊场和小停泊场(或叫做隘路)的南面航道才是主要的攻击方向。这条4沙绳深的航道在岛的西北端有几英里宽,在离内港2英里地方突然缩小到1英里宽,然后就成为一个锐角,角顶对着军港。在这地方,从奥兰尼印鲍姆沙滩直通到岛边的一个狭窄的浅滩横过航道,使航道的最大深度减到3.5海沙绳。虽然只要挖泥船稍微动一动就足以除去这个浅滩,但是俄国人竭力保存着自己军港的这个天然工事。因此,这条4沙绳深的航道(它的中部到处都不下4.5海沙绳,能保证最大的军舰通过)是到喀琅施塔得的主要接近路,而决战应在锐角的顶部展开,那里有一段1.5英里长的水路宽度不到四百码。
  掩护这条航道的筑城工事是五花八门的,从彼得大帝时代的太古建筑到最新式的、有上下两三层火炮的威力巨大的工事。值得注意的是,最重要的地点是由过时的而且极不完善的筑城工事来掩护的:这正是喀琅施塔得的弱点。这些古老的工事是一些不大的棱堡工事;火炮配置在敞开的胸墙后面,而穹窖的火炮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棱堡非常狭小,因此配置在上面的火炮的数量同它们的正面的宽度比起来显得太少。此外必须指出,这些火炮的半数基本上是对着浅水处的,从这些地方来的最多不过是炮艇的攻击。但是对于这样的工事来说,即使炮艇也是危险的。
  与此不同,现代化工事是按照蒙塔郎贝尔初次宣布的原理修建的,这些原理基本上已取得普遍的承认,并且被特别广泛地运用在岸防工事的修筑上。除喀琅施塔得以外,瑟堡和塞瓦斯托波尔也是广泛采用这些原理来修筑上述工事的实例。这些工事的特点是有上下两三层火炮,下层火炮配置在穹窖里,也就是说配置在不大的拱形室里,这里是火炮和炮手防御敌人炮火的最可靠的掩蔽部。只有上层火炮配置在没有掩盖的胸墙后面,但是由于它们的位置高于最大的三层甲板舰的上层甲板,所以能很好地防御炮弹。第一次攻击就会证明这些堡垒是否修筑得足够坚固,经得住自己火炮发射时的震动和敌人炮火的破坏力;如果是这样,它们就会是砸不破的硬胡桃了。
  可以认为,在喀琅施塔得的航道区有三道筑垒线。
  第一道线,即外线,呈半圆形,掩护着大停泊场的入口,也就是说掩护着4沙绳深的航道上的宽度为1英里至半英里宽的那一段的入口。这个阵地的右翼,即北翼是由下列工事构成的:彼得堡垒,这是位于岛上的离深水航道约一千四百码的一个不大重要的眼镜堡;臼炮台,也是在岛上,在往东半英里的地方,这个炮台可以看做几乎是无用的;康士坦丁堡垒,这是一个有威力的、背面闭合的眼镜堡,修筑在沙滩上,离航道的边沿1000码,在臼炮台的正前方。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堡垒,有两层火炮共50门。它的作用是掩护外接近地;它能扰乱正在变换成战斗队形的舰队;但是,只要驶过这个堡垒,它的半数火炮就会失去效用。
  在第一道筑垒线的中央有亚历山大堡垒(不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在岛北端的那个堡垒),这是一个半圆形的建筑,它奠基在3海沙绳深的海中,离航道宽度变狭成半英里的地方400码。这样一来,这个堡垒能横射整个航道,尽管在平面图和地图上它显得很小,但是恰恰有三层火炮,共72门。如果这个塔形堡垒修筑得足够坚固,如果它的穹窖的通风设备良好而不致阻碍硝烟的排出,那就最少需要有两艘三层甲板舰才能对付它。
  这座堡垒后面有一座古老的卫城——眼镜堡,它之无关重要,从有了新堡垒这一点就可以说明,新堡垒遮断了眼镜堡的火炮的半个射击扇面。
  最后,左翼,即南翼是由里斯班克堡垒和炮台构成的,它们修筑在大停泊场口以南。这座堡垒是上世纪修筑的,后又经过现代化的改建,因此现在它的部分火炮配置成两层,炮的总数增加到50门。但是,尽管如此,它占的面积比现代化的堡垒占的面积大得多,而它的对着停泊场方向的正面宽约有三百码,并且受到纵射火力的扫射,其中包括来自航道区的部分火力和来自吃水浅的舰只在靠西半英里的3至3.5海沙绳深的海上所可能占领的阵地上发射的全部火力。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在它的背后600码的地方修筑了里斯班克炮台,但是它的位置并不很适于达到这个目的。里斯班克堡垒正好在亚历山大堡垒南面1英里的地方,这两座堡垒的交叉火力控制着大停泊场的入口。
  要攻克第一道筑垒线本身并不是那么困难的,如果它背后的第二线不用炮火支援它的话。第二道筑垒线掩护着整个大停泊场,也掩护着小停泊场的入口。它是由两座侧射防御工事构成的:彼得一世堡垒(旧式的、修筑得不好、像一种冠堡的堡垒,位于亚历山大堡垒以东半英里,在250码的正面上总共只有24门火炮)、喀琅施罗特堡垒(旧式的棱堡工事,有5个正面,其中两面对着浅海,因此是没有用的;尽管最长的对角线有400码,但火炮最多不过36门),最后,还有在中央的商港的西防护墙。这道防护墙由喀琅施塔得岛伸展出来直达航道,与航道形成一个直角,航道在这里只有300码宽。在这道防护墙上配置了,70门加农炮和12门臼炮,然而,看来有一部分已经拆除,因此它很少能阻碍舰船行动。这道防护墙上的火炮同彼得一世堡垒的主要正面和喀琅施塔得的两个正面结合形成的交叉火力非常有效地掩护着大停泊场的内部;由于第一道线的火力和航道的狭窄,除了螺旋推进式蒸汽舰,任何舰船要占领良好的阵地并保持充分的力量看来是极端困难的。
  直接掩护小停泊场或者说内停泊场的第三道线,在航道南面是由喀琅施罗特的第三个(东北的)正面,在航道东北面是由商港、中港和军港的垒墙构成的。军港同中港的东端形成钝角,它可以用纵射火力控制整个小停泊场,而商港和中港的南墙则用正面火力掩护它。在两墙的翼侧有几座棱堡、垒门和其他凸起部。由于航道在这里的宽度都不超过250码,战斗会是非常激烈的,但是毫无疑问,不等到舰船深入这样远,喀琅施塔得就会不得不投降了。
  缅施科夫堡垒是第三道线的中央工事和唯一可能在某个时候取得实利的工事。它是商港南墙上西起的第一个棱堡。这个棱堡已经改建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塔楼,塔楼上的44门火炮分成为上下4层,这些火炮的半数以纵射火力控制小停泊场和大停泊场的大部分,但是另一半从它们的炮眼的方向来看,几乎毫无用处。4层火炮对这个建筑物的不很坚固的基础来说是否过于沉重的问题,那是很明显的。
  还必须指出,喀琅施塔得的向陆一面是由几个正规的棱堡的正面掩护的,要攻克这些棱堡,就需要组织一次认真的围攻;如果仅仅以舰队为作战基地,在小岛的沼泽地上作这种围攻是有很大困难的。只能从海上占领喀琅施塔得。
  不言而喻,我们只能根据最近的地形测量和军事报告的材料说明这些永备工事。近几年内也许有了某些变动,但是这些变动未必很大。
  现在把上面所说的总结一下。对喀琅施塔得的任何攻击的成败都必须在大停泊场上决定,而在这个地段能顺利反击舰队进攻的工事只是亚历山大堡垒、彼得一世堡垒、里斯班克堡垒、喀琅施罗特堡垒的两个正面、军港的西墙和缅施科夫堡垒。它们总共可以用350门火炮同时向进攻的敌人开火,大多数火炮都有围墙和拱顶作很好的掩护,并且通过狭窄的炮眼进行射击。其他的炮台,或者是对着攻击区的其他地段,或者是没有特大作用,或者是需要射击的目标将在它们的射程以外。问题是这样摆着的:
  如果舰船本身要遭到来自军港的围墙上、缅施科夫堡垒和喀琅施罗特堡垒的侧射,那末能不能通过这条狭窄的、很复杂的航道调遣足够数量的舰只来顶住防御工事的北正面和南正面的炮火并压制住它们呢?也许海军专家将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他们不甘心等待由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根据我们在海军战术方面的有限的知识,我们说这里正是这样一种情况,即螺旋推进式战列舰的优点能产生帆力舰和明轮式蒸汽舰所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再说一遍:喀琅施塔得的最薄弱的地方是那些旧式的堡垒。它们所处的地势最有利,并且占着大部分的空间,远不能保证火力的必要效果。如果说里斯班克堡垒经过了现代化的改建,那末彼得一世堡垒和喀琅施罗特堡垒的水平仍然极低。也许,相当容易地压制它们的火力,甚至占领它们,从而利用它们来轰击城市。但是舰船只要突入亚历山大堡垒和里斯班克堡垒一线,就可以炮击这个城市并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它们的注意力不过多地被各堡垒转移的话。


弗·恩格斯写于1854年3月底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手稿



  注释:
  [346]“喀琅施塔得要塞”手稿第一次在本卷发表,它是恩格斯打算为给伦敦出版的“每日新闻”写的军事论文之一。恩格斯在1854年3月提出为该报撰稿。恩格斯打算当该报的通讯员,希望以此摆脱曼彻斯特商业办事处的工作并迁到伦敦马克思那里去。这篇手稿没有刊出,而在4月底恩格斯就已告诉马克思说,“同‘每日新闻’的交通垮台了”(见1854年3月30日恩格斯致“每日新闻”编辑的信和他1854年4月20日给马克思的信)。
  恩格斯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看法,如关于喀琅施塔得对俄国的战略意义、要塞攻击战中使用螺旋推进式舰队的可能性等等,从军事理论观点来看具有很大的意义。恩格斯文章中有关喀琅施塔得工事的火炮配备的数字材料,有几处与俄国指挥部的材料不符,这是由于缺少完整的情报的缘故,恩格斯本人也谈到过这一点。——第6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