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卷
关于雅科比提案的辩论(续) 科伦7月18日。在施奈德尔先生讲完话以后,瓦尔德克先生上台发言,他赞同雅科比的提案: “现在普鲁士邦的情况的确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实际上,不能否认它在某种程度上使人忧虑不安。”
这个论点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人忧虑不安。好象我们还是在听施奈德尔议员讲话。 “我们应该说,普鲁士担负着领导德国的使命。”
这仍然是那旧普鲁士的幻想,那甜蜜的美梦:妄想能把德国并入普鲁士,宣布柏林是德国的巴黎!是的,瓦尔德克先生看到这种甜蜜的希望在他眼前消失,但他痛心地目送着它,他责备过去的和现在的政府,说由于它们的过失,普鲁士没有领导德国。可惜,那些美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时关税同盟[145]为普鲁士统治德国开辟道路,那时当地的爱国主义能够相信“在最近200年中,是勃兰登堡家族决定德国的命运”,而且今后还要决定它的命运;那些美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时四分五裂的联邦议会的德国,甚至可以把普遍采用普鲁士官僚制度的紧身衣当做维持互相联系的最后办法! “早就受到舆论谴责的联邦议会消失了,而法兰克福的制宪国民议会,突然在受惊的世界面前出现!”
的确,“世界”看到这种制宪国民议会不能不“受惊”。从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报纸上你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瓦尔德克先生还发表了长篇大论反对德国设有皇帝,然后就是赖辛施佩格第二讲话。 赖辛施佩格第二声明说,雅科比提案的拥护者是共和主义者,他希望他们和法兰克福共和主义者一样公开地表示自己的意图。后来他断言,德国还不具备“充分的公民美德和政治美德,而一位大政治思想家曾经为这一点是共和制的最重要的前提”。既然爱国主义者赖辛施佩格都这样说,那末德国的情况的确不妙! 他继续说道,政府没有提出任何保留条件(!),而只是表示了自己的愿望。因为要这样做的理由已经很充分,所以我也希望国民议会在通过决议时,不要总是忽视各邦政府的意见。规定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权限不属于我们的职权范围,国民议会本身没有为自己的职权创造理论,它实际上已经在它必须行动的地方行动起来了。 换言之,这就是说,法兰克福议会在它还能左右一切的革命高涨时期,没有一举而坚决地结束同德国各邦政府的不可避免的斗争;它宁可拖延决定性的战斗,为每个个别的决议时而同这个邦的政府,时而又同那个邦的政府发生小小的冲突。它离革命时期越远,它的消极行动使它的威信在人民眼中越发扫地,这些冲突就越加使它遭到削弱。在这一点上,赖辛施佩格先生说得对:这样一个不捍卫自己本身利益的议会是不值得帮助的! 但是赖辛施佩格先生下面这段话的确动人: “讨论所有这些关于权限的问题都会是不从国家方面着眼;现在只有一点要求:在各个个别的场合下来解决实际问题。”
是的,用一个果断的决定来永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都会是“不从国家方面着眼”;如果不是象反动派那样力图镇压运动而是实现在街垒中诞生的任何会议的革命职能,也会是“不从国家方面着眼”;当然,克伦威尔、米拉波、丹东、拿破仑,整个英国的和法国的革命在极大程度上都是“不从国家方面着眼”,但巴塞尔曼、比德曼、艾森曼、维登曼、达尔曼等的行动却完全是“从国家方面着眼”的!革命一来,“大政治家”就都得下台,既然“大政治家”(特别是克姆彭区的议员赖辛施佩格第二这些大政治家!)现在又东山再起,显然目前革命是在打瞌睡! “如果你们放弃这种制度,那就很难避免同德国国民议会或德国各邦政府发生冲突;无论如何你们会引起沉痛的纠纷;发生纠纷就会使无政府状态抬头,那时,谁也不能拯救我们摆脱内战,而内战将成为更大的灾难的开端……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天人们谈起我们时会这样说:德国的秩序靠我们的东方和西方的朋友恢复起来了!”
赖辛施佩格先生也许是对的。如果国民议会要讨论权限问题,就可能引起冲突,其结果就是内战,就是法国人和俄国人的出现。但是如果国民议会和过去一样不讨论这些问题,那我们就更加可能碰上内战。冲突在革命初期还比较简单,但它会一天一天地复杂起来,而且越是迟迟不下决心,结局就越痛苦,流的血就越多。象德国这样的国家,不得不给自己开辟一条从空前的分裂状态走向统一的道路,它在灭亡的威胁下需要有比它过去的四分五裂状态严密的革命的集中;它是一个在国内藏着20个万第[注:万第——法国西部的省名。农业地区。富农和中农占有大部分土地。在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19世纪初,这里是贵族和僧侣在英国支持下所组织的富农和中农反动叛乱的场所。“万第”一词已经成了表示富农反革命活动策源地的通称。——译者注]的国家,侧身于两个最强盛集中的大陆强国之间,周围是无数的小国,并且与各国的关系都很紧张甚至处于战争状态。在现代普遍发生革命的时候,无论是内战还是对外战争,这样的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人民及其领导者的行动越是犹豫不决,决心越是迟迟不下,这些我们完全不能避免的战争的危险性和毁灭性也就越大。如果赖辛施佩格先生的“大政治家们”继续执政,我们也许还能看到第二个三十年战争。但是,多亏事变的力量,德国人民、俄国皇帝和法国人民还要发表他们的意见。
注释: [145]确立了共同关税线的德国各邦于1834年成立了关税同盟。这个同盟是由于必须建立全德市场而产生的,它逐渐地包括了除奥地利和某些小邦以外的德国各邦。普鲁士在同盟中起着领导作用。——第263页。 |